第03: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婺源冷水塘鱼
  □ 潘 琳

  原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婺源县,当地居民至今还保留着徽州人的生活方式。每在端阳、中秋、春节三大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冷水塘鱼是女婿给岳父岳母送节的最好礼物,也是婺源人平时登门送礼佳品。婺源桃溪的坑头村,古时有“坑头水酒桃溪鱼,官宦餐席不能离”的说法。“桃溪鱼”也就是婺源人通常所说的“冷水塘鱼”。

  婺源人挖塘蓄水,利用山涧清泉活水养殖“冷水塘鱼”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甚至更早。据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1136-1184年)所撰《新安志》记载:“歙居山间,无大陂泽,其溪流清浅,春夏潦水注之则深,往往有鱼而不常得。疏池以养者,多鲤鲩与鲭。鲤黄鲩黑而鲭青,大率相类。首春鬻鱼苗者来自湖口界中,买才数寸,日取草饲之,又蓄鲢其中,使相从以长。鲢,鱮也,大头而细鳞,鱼之不美者也。是数鱼者不过终岁盈尺矣。”

  冷水塘鱼究竟有什么魅力,引得官宦的餐席都不能离开它呢?这得从婺源所处的地理环境说起。

  婺源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发源于邑内的段莘水、古坦水、高砂水、横槎水、赋春水几条支流,汇入下游的乐安河,流经信江,注入鄱阳湖。山多地少的婺源,绿荫如盖,山峦叠翠,溪涧纵横,光照时短,气温凉爽,水质清凉,鱼类的生长速度缓慢。

  婺源的冷水塘鱼,一般以草鱼为主,间或荷包红鲤。草鱼又称鲩鱼、白鲩,终年养在流水清泉中,日照少,水温低,水质佳,生长慢,周期长,每条鱼苗需要经过2—3年的精心饲养,才能长到1斤左右。成鱼的脊背乌黑,鱼身修长,这种黑背金腹的“冷水塘鱼”因优质的生长环境、原生态的喂养方式,口感、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均优于普通养殖的草鱼。

  由于泉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又以当地农民投喂山间青草和时令菜叶为食,鱼肉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鱼皮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还富含B1、B2、烟酸、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和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膳食均衡。据检测,每克冷水鱼肉含有58.47微克的硒元素,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养殖的鱼类,而胆固醇和脂肪均低于普通鱼塘养殖的鱼类。

  冷水鱼不仅味道极鲜,而且还有很高的保健、药用价值,利于血液循环,有养颜、开胃进补的功效,含心脏保护因子,是滋阴补血的上等补品。据《婺源县志》记载,经历代医家临床验证,此类鱼对预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畏风怯寒、四肢冰凉、头晕目眩等病症,还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一道美食的诞生,往往是不经意的偶然。传说,在知己蔡季通的陪同下,南宋理学家朱熹第二次回到家乡婺源,受到族人、乡友、门生的礼遇,他还慕名拜访了婺源的文人隐士。一天,朱熹和蔡季通登门拜访研究易学的汪端雄,汪端雄亲自下厨,炖冷水塘鱼招待贵宾,在诗人王炎陪同下,四人纵谈理学,品诗作赋,激昂振奋,等到饥肠辘辘之时,厨房飘来阵阵鱼香,汪端雄才记起炉子上还炖着的鱼汤,揭开锅盖,经过几个小时的文火慢炖,鱼香扑鼻,汤色奶白,口感比平时的更加鲜美,吃着这美味佳肴,四人开怀畅饮。

  近年来,经过婺源当地名厨、徽菜传承人汪小叶的创新,冷水鱼成为婺源一道名菜吸引八方游客。他做菜用的鱼都是养殖5年以上、体重3.5斤左右的冷水塘鱼,这样的鱼肉质细腻紧实,肌间刺少,鱼肉内壁晶莹红润。为避免其营养流失,一般以清炖为主,根据鱼身各部位的肉质特点和口感,在传统的烹制技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这道菜肴的特点是:汤汁浓厚,汤色似奶,粘稠如胶,嫩而不腻,清醇爽口,无泥腥味。由于冷水塘鱼养殖年数越长,营养成分越高,经长时间的烹制,食用后会有胶质黏唇感,滋补效果也更强。

  养殖历史悠久的婺源冷水塘鱼,与徽州文化一起同行,变化的是时空,不变的是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旅游
   第04版:时事·广告
话说婺源冷水塘鱼
雪舞葛仙湖
洋学生古城学剪纸
哭墙下的人们
乌金园——别具一格的猪文化博物馆
黄山日报旅游03话说婺源冷水塘鱼 2018-02-10 2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