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休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七十年 砥砺奋进新时代
休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休宁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指引下,休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腔的热情投身改革开放大潮,把一项项改革设想变成了现实,展示了休宁人民紧跟党中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和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70年来,休宁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成就辉煌!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前,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方式简单粗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县上下坚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大力发展生产,着力解决温饱问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8年休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3亿元,是1978年16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33650元,是1978年的148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67:14:19调整为15:37:48,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向服务业领跑的大转型,经济综合实力突飞猛进。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农业发展缓慢,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1949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仅953万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休宁实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兴办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一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实施,农业税取消,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围绕乡村振兴,强化产业兴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活力日趋增强。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3亿元,是1949年的108倍。代表性农产品如茶叶、茶干、菊花、泉水鱼综合产值分别达30亿元、3.8亿元、3.5亿元和1.9亿元。进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茶叶出口基地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新型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生产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转变。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264.26万元。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生产条件极其落后。从1949年-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7.7%。从1978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发展,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315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26.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开展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突破年”活动,2018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46亿元、22亿元。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改革开放前,休宁县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交通邮电、批零贸易等少数服务行业起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齐云山5A景区创建、月潭湖综合开发。齐云山镇、蓝田镇跻身省级旅游小镇,陈霞里庄、溪口木梨硔列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597万人次、增长12.9%,旅游总收入达47.9亿元、增长13.6%。巩固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建成休宁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6个、示范网点11个,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59.1%。齐云山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省级示范园区,齐云山旅游股份公司、洪天养老中心分别获评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试点项目。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休宁县交通十分落后,通车里程仅32.18公里,只有海阳、万安等5个公社实现通车。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相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全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铁路、航空、公路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基本形成,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京福高铁、皖赣铁路以及京台、徽杭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黄高铁建成通车,昌景黄高铁项目已正式启动,与“杭州都市圈”“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时空距离大大拉近。建成公交线路4条,乡乡通、村村通实现全覆盖,群众出行满意度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1489公里,是1949年46倍,其中高等级公路97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约4万辆,是2000年的31倍。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月潭水库基本建成,邮政业务飞速发展,2018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3845万元,移动电话用户178279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66部。互联网用户59756户。

  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人口14.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万人,非农业人口1.46万人。90%以上的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人口增加至2018年的7.2万人。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聚焦“四城”联动发展,完成县城总规修编、空间规划编制及“多规合一”,完善若干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乡镇总规和美好乡村建设系列规划,入选省城市设计(双修)试点县。启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9.7亿元。新建绿地2万平方米、公共停车位2900余个,改造老旧小区10个。美丽乡村建设提标扩面,完成1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2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248个自然村改造,17个中心村通过省级验收,3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大力整治“蓝色屋面”“大棚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观。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促就业、增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组织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重补促”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四季攻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出台医疗救助“1579”补偿政策,贫困家庭“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1%,被评为全省首批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8年拥有普通中学15所,小学30所,中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3.4%。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8年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4个,执业医师351人,床数891张。县融媒体中心建成使用,县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馆,博物馆三期建成开放。现代黄梅戏《“鱼”情未了》摘得皖江八市群艺大赛银奖。祖源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名山秀水、文化休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公告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题
   第09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0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1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2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3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4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5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第16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不忘初心七十年 砥砺奋进新时代
黄山日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09不忘初心七十年 砥砺奋进新时代 2019-09-30 2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