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满黟城万象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的40年,正是黟县生态环境保护满载硕果的40年,历届县委、县政府和一代又一代的黟县人民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黟县有着最为生动的实践,其中“生态立县”也造就了黟县改革发展的核心资源、独特优势。森林覆盖率达84.6%,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平均浓度连续2年蝉联安徽省榜首,负氧离子达到32000个/立方米,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蓝天、碧水、阳光、绿地、树林……绝佳的生态环境是黟县的骄傲和名片,黟县已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并积极争创全国有机产业示范县。

  白云飞动蔚蓝天

  天空澄碧,纤尘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这样的美景占据了黟县一年365天绝大多数日子,面对黟县的天空蓝,市民们都习以为常。“黟县蓝”成为“常态蓝”,和黟县注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密不可分。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该县严控新建燃煤小锅炉,没有新批一个燃煤工业锅炉。2013年—2017年,全县新建锅炉16台,其中,电锅炉2台、生物质锅炉11台、燃气锅炉3台。完成全县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其中,改用生物质颗粒燃料4台,改造为清洁能源4台。

  强化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扰民餐饮店进行了专项整治,对三个禁止范围内禁止环评审批,对已建的餐饮业高标准管理,县城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100%。

  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清理淘汰工作,仅2017年淘汰黄标车308辆。控制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整治混凝土搅拌站粉尘。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方式,推广“油菜机收一次性粉碎还田”和“水稻机收一次性粉碎还田、旋耕后种植油菜”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全县粮油秸秆综合利用率88%以上。

  该县还稳步推进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 ,进一步优化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布局,强化用途管制,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破坏,切实落实保护责任。

  层林尽染翠流金

  2017年6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试点,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在实施林长制改革中,黟县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树立三级林长公示牌,完善一林一策、一林一档、一林一技、一林一员、一林一警“五个一”平台,共设立县级林长13人,乡镇级林长73人,村级林长136人,设包片森林警察32人,林业科技人员50人,生态护林员158人。

  开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

  坚持不懈抓“护绿”,出台《黟县“护绿-2018”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森林防火、枯死松树清理工作,消除松材线虫病传播隐患,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因地制宜抓“增绿”,继续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香榧、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做到增绿与增收增效并重。

  高效监管抓“管绿”,优化监管职能,突出监管重点,提升监管能力,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落实责任,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全面提升依法治林、依法管林水平。全县建立护林员队伍158人,纳入乡镇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全面加大森林管护力度。

  积极探索抓“用绿”,依托优质森林资源,提升生态效益,大力发展观光林业,森林旅游康养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提升社会效益。打造五溪山、打鼓岭等森林旅游示范点5处,林下种养示范基地5个、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8个,渔亭桃花源乡村旅游度假区、宏潭树之家等森林旅游项目正在大力推进中。

  深化改革抓“活绿”,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积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县通过租赁入股、承包、合资、合作、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林地组合24万亩,吸引社会资金5亿元投入营造林及林业产业发展。

  碧水荡漾绕山城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这是情系民心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动员号令。

  黟县紧锣密鼓在行动……

  围绕水资源保护、河湖岸线整治、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六大任务,先后出台《黟县2018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2018年度工作督查制度》《黟县2018年度河长制工作要点》等相关制度,全面完成县级、乡镇级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的编制。目前全县共设立总河长2名、副总河长1名,县级河长3名;乡镇级河长63名,村级河长89名,河道巡河、保洁员236人。乡镇河长累计巡河2680人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18845人次。

  水岸同治,成效更明显。

  推进“生态美超市”建设,实现垃圾整治“变末端清理为源头减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变利益驱动为自觉行为”的目标。

  投入2000余万元,在全流域4个乡镇建成了“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聘用保洁员185名,实现日处理垃圾40余吨。先后投入600万元,成立专业打捞队7支,投入1080万元,完成13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投入580万元,对8个1000亩以上的茶园进行生态改造。

  付疃河上,波光荡漾,两岸碧草萋萋,成群起舞的白鹭扇动着洁白的翅膀,“鸟从绿出,水天一色”的美景,不禁让人驻足观望。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在黟县已经成为常态。

  有机产业蕴潜能

  近年来,黟县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立县”为要求,立足黟县良好的生态优势,深厚的文化优势,紧扣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旅游强县品牌,将有机产业的发展同农业、旅游、健康发展深度融合,在规划定位及功能分区、有机基地建设、配套产业、营销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布局。

  黟县有机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县域内水、土、气环境优良,充分满足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毛竹(笋)、茶叶、香菇、笋蕨、谷物、油料、生猪、黑鸡、蚕茧等。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茶产业、蔬菜产业、粮油产业、香榧产业、桑蚕产业、渔业产业、中草药产业、“五黑”农产品产业等特色种养殖业在内的多项扶持政策,设立扶持资金3000万元,加强特色产业关键环节的扶持,并通过税收、认证费用减免、贴息或者免息贷款项目等多途径支持。

  深入实施一批有机农业水污染防治、有机食品基地土壤改良等项目,保证了有机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为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全国“两山论”基地示范县的创建提供坚实支撑。据统计已完成12个县域有机基地认证;培育五黑产业规模经营主体18个,其中黑茶3家,预计实现一产产值1.67亿元,综合产值2.3亿元。有机产业将成为该县又一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40年来,黟县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有机产业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日渐优越。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一幅天蓝水清岸绿景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理论
   第04版:专版
   第T01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2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3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4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5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6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7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T08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绿满黟城万象新
黄山日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T03绿满黟城万象新 2018-12-18 2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