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大展 云集黄山

  10月15日—17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盛大启幕。该次大展分为“红色沃土 非遗薪火”革命老区非遗展区、“一体融合 携手共建”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区、“缤纷文创 美好生活”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区、“增味增彩 美食飘香”中国八大菜系展区、“文旅融合 皖美游礼”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安徽获奖精品展区、传统戏剧及民歌展演展区等六大展区,共有从全国选调的20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合计400余位传承人创作的1500余件(套)精品参展,旨在打造兴产业、聚人气、促消费、多场景、强互动的非遗盛宴,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红色薪火永流传

  用非遗作品诠释红色初心,用非遗技艺传承革命精神,用非遗魅力弘扬红色文化。当红色遇到非遗,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月15日上午,记者在第五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革命老区非遗展区看到,45个来自大别山、井冈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的非遗项目及作品展台鳞次栉比,非遗传承人或剪或塑、或绣或刻,将红色文化与非遗创作有机结合,用自己的一颗“匠心”把“红色”与“感恩”传递给大众。

  “革命年代,新四军军部曾采购过我们的油布伞,今年我们特地推出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主题油布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安徽泾县油布伞技艺项目展台,非遗传承人郑国民将特制的“红色”系列油布伞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以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在永新红军斗笠制作技艺展台,70岁的龙东媛正低着头认真地编织斗笠。永新南乡斗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1927年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永新三湾后,南乡人民为支援红军,动员了许多编斗笠能手,后经时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提议,南乡斗笠便改名为“永新红军斗笠”。“斗笠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南乡最常见的劳动用具,更成为传承红军精神的一个活样本。”来自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肖芳东告诉记者,伴随着红色旅游日益红火,永新红军斗笠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当地目前正在通过举办斗笠编织技艺大赛等方式推广编织技艺,培育传承人队伍,并与专业文化公司寻求合作,对红军斗笠等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开发,用好用活当地红色资源。

  沂蒙香绣包、虎头鞋帽、耳枕、吉祥挂饰……在费县手绣展台,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卞成飞带来的手绣作品选料精细,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寓意美好,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驻足。“我们的沂蒙香绣包填充了白芷、辛夷、丁香、吴茱萸、冰片、艾草、朱砂等中草药,具有清心、驱蚊、安神、杀菌等保健防疫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吉祥物。”卞成飞介绍,除了传承好手绣这一非遗项目,她还积极创新,运用变化多端的针法,在香绣包制作中融入流苏、珠串、玉石等现代时尚元素点缀,让传统的手绣“潮”起来,深受现代年轻人喜爱。与此同时,卞成飞还积极举办手绣公益课堂,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朱西敏·

  活色生香魅力足

  被丢弃的橄榄核,在他手中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光滑壳薄的松子在他锋利的刻刀之下,“化身”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第五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的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区,核雕大师曾圣伟正在将一枚橄榄核雕刻成“鸟笼”,准备把它做成可佩戴的创意耳环。

  展台上,橄榄核、枣核、桃核、松子核等雕成的各种作品精巧别致、栩栩如生,方寸之间,既体现了微雕的技艺,还融入了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艺。一个个带着笑容的立体面孔、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浮雕等作品让往来游客不禁啧啧称奇。“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无数核雕艺人吸纳了外来的雕刻技巧,取长补短,才形成了集百家之长于一身,独具上海特色的核雕艺术。未来,核雕要想走得远,必须要融入生活。”曾圣伟将核雕技艺注入生活用器中,制作了印章、发簪、香插、茶器等,同时,还拓宽了核雕的选材,让传统核雕技艺在生活中大放异彩。

  “我们这款香囊制作技艺十分考究,是用一根细线将香粉包裹缠绕成球,再通过组合等分的技艺进行装饰……”在非遗项目香囊制作技艺展台,曹艳红正在向前来选购的游客介绍“手鞠球”香囊的制作技艺。曹艳红师从非遗传承人陈杏芝,此次大展她还带来了睡莲系列、侍女系列、龙凤袍系列等多种风格的香囊,其中,原创设计的“世纪之门”香囊作为上海官方推介的伴手礼,在本次展会上成为备受青睐的“香饽饽”,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求购。“这款香囊造型小巧、技艺精湛,里面的中药香粉还能帮助睡眠,作为伴手礼正合适!”湖北游客何女士慕名前来,为自己和同伴选购了这款香囊。

  扬州刺绣,宜兴紫砂、西湖绸伞、三河羽扇、砀山年画、徽州漆器……鲜明的长三角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具特色的展陈让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区亮点纷呈,凸显了非遗“活色生香”之魅力。

  此次大展,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区围绕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主旨思想,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从沪苏浙皖四省(市)遴选70个地域特色鲜明、保护成果显著的非遗项目,以场景再现、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观展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展陈,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的非遗保护成果。展区共分为两部分,黎阳in巷展出50个非遗项目,黄山不夜城展出20个非遗项目。

  ·朱西敏·

  皖美游礼待君来

  “这件展品好别致,是什么材质做成的?”10月15日上午,位于黎阳in巷的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安徽获奖精品展区前,纷至沓来的游客纷纷驻足观赏品鉴,作为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五大展区的一部分,一件件精美的获奖作品,无疑成为当天颇为瞩目的亮点,吸人眼球,人气甚旺。

  由合肥志诚蜂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顾公后IN象派小勺蜜是该企业原创的特色旅游产品,每个独立包装的勺子里都单独包装着一勺蜂蜜,开袋即可冲泡,无需再用勺子去舀。“我们的创意来自于上班族,很多年轻人为了节省时间,更愿意使用这样的快捷式旅游产品,省时省力还有营养。”该企业展区的负责人陈海燕介绍,目前这款产品在市场上深受白领的青睐,该产品也获得“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在众多的获奖展示作品中,设计巧妙的星路防丢失童帽系列产品备受游客的欢迎,这个系列产品的灵感源于幼儿的出行,由印象滨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推出。“对于幼童来说,在外出的过程中走丢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款帽子的内衬有二维码,家长购买时可以扫码,输入孩子的信息,我们公司的后台会及时录入,只要孩子戴着帽子,就能及时掌握他的动态。另外,帽子上还装有指南针,幼儿戴着它也可以利于辨别方向。”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胡庆姝表示,这款产品在年轻的家长中非常畅销,而之所以做成系列,也有美观度上的考量。

  “曹操在亳州”益智玩具套餐、便携式防蒸发带盖墨海、五徽绣眼笼竹制鸟笼、、西虾辣椒酱、衍波签软卡……各式各样的创意获奖作品展现括了创意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也让游客们在观赏的同时,感受到旅游创意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省文旅企业围绕生活化、实用化、精品化,加强创意策划,进行商品研发,全省旅游商品发展成果丰硕。本次展览以“文旅融合 皖美游礼”为主题,通过实物的方式,集中展示近三年以来安徽省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以及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其中金奖20件,银奖42件,铜奖28件,共计90件获奖作品,涵盖旅游食品、文具玩具、服饰装饰、旅游日用品、旅游工艺品五大系列。 ·冯 劼·

  缤纷文创赋新生

  文创,赋予了非遗新的生命力。

  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区内,省内14家博物馆、10大系列(徽风皖韵、画意安徽、文房雅集、红色记忆、匠心独造、青铜古韵、书海撷珍、缤纷生活、徽州古建、趣味物语)515件优秀文创产品精彩亮相,展现出了安徽文化创意新成就及非遗魅力。

  “这把尺子怎么卖?”在徽州竹雕展位前,一款长约20厘米的黄山迎客书签尺让不少游客很感兴趣,精致的木雕技艺将迎客松和云海雕刻得栩栩如生,颇具黄山味道。“这把尺子做工很精美,又很有黄山特色,很适合做伴手礼。”游客吴女士说。徽州竹雕技艺是中国竹雕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文创是重要手段,该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作品现在不仅包括工艺品,也延伸到了日用品、伴手礼。在制作中,我们巧妙地融入徽州文化、景观等本土元素,让徽州竹雕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内涵,实现落地转化,走进千家万户。”

  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年画展位前,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图案精美,富有童趣,这也是砀山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黄兴桥最得意作品之一。砀山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其色彩艳丽庄重,线条粗实醇厚,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更好传承推广砀山年画,黄兴桥在创作的过程中,用线条手绘的方式进行创作,以自己的美术视角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并契合时代主题,设计出了一系列颇受市场欢迎的作品。“非遗作品要传承,就要守正创新,这样才能焕发它新的生命力,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文创产品,让非遗有了“对话能力”。在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区,这样的魅力还在继续…… ·李晓洁·

  美食飘香快朵颐

  “这个臭豆腐的味道与黄山臭豆腐有得一比,值得一尝!”在中国八大菜系展区火宫殿臭豆腐展位前,市民查女士一边品尝一边忍不住称赞。火宫殿臭豆腐来自湖南长沙,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具有外表墨黑焦脆、内心洁白细嫩的显著特征,其卤水制作、浸泡工艺特殊,制作技艺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场制作的周右目师傅告诉记者:“不吃上一碗臭豆腐,等于白来一趟长沙,臭豆腐是我们长沙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也是很多游客来长沙必‘打卡’的美食之一!”周右目说,此次非常荣幸能带着这项非遗技艺参展,希望更多人能通过一道美食了解长沙的地域文化。

  “我现在就给大家炒一盘!”在东安鸡展位前,蒋宗霖戴上厨师帽,手握大锅铲,现场烹饪“国宴名菜”——东安鸡。香味阵阵,市民及游客既饱了眼福,也尝了新鲜。作为东安鸡产业的领军人物,蒋宗霖说起东安鸡时十分自豪,“东安鸡不论是鸡种的培育,还是辅料的选材,都传承了1700余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安鸡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个品牌,一种文化,一种匠心精神。”

  黄山臭鳜鱼展位则吸引了不少外地人驻足。“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鳜鱼可是大名鼎鼎!”大快朵颐的上海游客朱女士对臭鳜鱼很是好奇,“这个活动太好了,让我有机会对臭鳜鱼‘一探究竟’!”除此之外,江苏盐城阜宁大糕、四川宜宾燃面、浙江龙游发糕等名扬海外的非遗美食项目展位前亦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作为非遗项目的重要类别,饮食类非遗不仅承载了日常烟火气息,也蕴含着不同地域百姓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共有50个代表徽菜、鲁菜、川菜等中国八大菜系的非遗美食项目在现场展览展销,各菜系均挑选了主打菜品和本地最具特色的非遗美食,通过完整再现从无至有的烹饪全过程,有力地弘扬了地域特色文化。

  ·李晓洁·

  戏曲民歌听不够

  10月15日上午,伴随着一曲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位于屯溪区黎阳in巷的古戏台前,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安徽省传统戏剧及民歌展演正式拉开帷幕。

  开场表演砀山唢呐《金色梨乡》欢快奔放,奏响了梨乡人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徽州民歌《卖花线》演绎了徽商从最初创业阶段的卖货郎一步步成为大徽商的过程,国家级非遗徽州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操明花和她的弟子们以地道的徽州方言唱出了别样的徽州韵味。由歙县文化馆带来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唱腔绮丽甜润、婉转动听,耳熟能详的“谁料皇榜中状元”更是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共鸣。徽剧选段《小宴》以三国的吕布戏貂蝉为原型,由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汪育殊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丹红倾情出演,貂蝉的风华绝代与吕布的骁勇英姿,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间,完美呈现出戏曲的动人之处,引人沉醉、流连忘返。

  “看了这么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传统戏曲和民歌的魅力,今天真是不虚此行。”观众杨新妹激动地说。“我们很喜欢徽文化,没想到在黄山旅游期间还能看到这么丰富而高水准的演出,特别开心。”游客黄慧来自山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此次大展中传统戏剧及民歌展演部分是从安徽省内选调的15个传统表演类非遗节目,以“动态”展演的方式,与现场传统技艺“静态”展陈相结合,营造热烈、祥和的氛围。共计三场演出,除了第一天的综合场外,还有16日的徽剧专场和17日的黄山专场,为观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演出盛宴。·冯 劼·

  本版责任编辑:张之代 摄影:樊成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时事·公告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刊
   第06版:一周网事·我要说
   第07版:万家灯火
   第08版:影像力
非遗大展 云集黄山
黄山日报特刊05非遗大展 云集黄山 2021-10-18 2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