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散花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樵红榧绿

  □ 项慧玲 王士哲

  9月7日,由黄山日报社策划实施的“全媒体走转改”采访采风活动走进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位于皖南腹地的樵山,是原太平县共产党组织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是领导和指挥20多个区县革命斗争的中共皖南特委(地委)机关所在地。震撼皖南的“83天保卫战”发生在这里,中共皖南地委、皖南游击队司令部创办的皖南地委机关报《黄山报》报社诞生在这里……

  催生红色沃土

  “鸡鸣闻三县”的樵山,坐落于泾旌太三县交界地区,平均海拔500多米,最高处海拔849米,1956年由泾县划入。樵山村是黄山区境内最大的高山村,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库区和移民区,地域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1213人。

  樵山村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需3个岗哨即可观察山下的动态,非常适合游击战。山上群众革命觉悟高,特殊的地形地貌成为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必要条件,加上山上资源丰富,即使被围困三五个月,也不会饿死冻死。缘于此,红旗一直飘扬在樵山上空。

  小时候,父亲常给我讲红色故事。父亲的两个叔叔在那烽火硝烟的年代参加了革命。樵山最早的党员项克泰就是项家本族,他是樵山的第一粒革命火种。1939年4月,樵山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40年5月,皖南革命斗争领导人之一的洪林在樵山建立泾旌太中心县委,使这里成为泾旌太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之地。

  两位叔爷爷从小就感受到火热的革命氛围,早早地加入了革命行列,他们为游击队放哨,送情报,跟在队员后面上习字班,听队长读报纸,他们第一次真刀实枪参加战斗是在1944年的樵山保卫战。

  激荡红色情怀

  “述往事,思来者”,这片红色的土地曾是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祥地和烽火台,一曲曲血与火的赞歌,讲述着樵山儿女的英雄情怀。这座山峰,牵动了皖南29个区县的革命斗争;这张小报,令皖江南北的国民党反动派胆战心惊。

  “我们眼前的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从下而上有83个台阶,象征着83天保卫战,每个石阶宽2.2米,象征着革命时期樵山22位烈士在此长眠,你们看,碑上‘青山埋忠骨 精神育后人’十个大字,在警示后人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村退休干部余孝洪正在向参观的游客讲述樵山的红色历史,带我们穿越时空,仿佛回到当年的烽火年代。2006年,樵山杨梅尖建成了樵山革命烈士纪念陵园,陵园坐北朝南,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庄严肃穆。纪念碑高6.8米,象征从1938年建立中共樵山支部到2006年68周年,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后环绕着7棵自然生长的青松,代表着皖南游击队隶属新四军七纵队领导。

  1947年8月至1949年5月,中共皖南地委、皖南游击队司令部在樵山荷花坑汪家祠堂创办皖南地委的机关报《黄山报》。祠堂为一幢二进三间的社屋,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天井采光。2013年黄山区文物局将其修缮辟为红色文化展示馆,墙上悬挂介绍樵山革命斗争和英烈事迹的展板,展柜里陈列着新四军游击队的红色文物,几张年久泛黄的《黄山报》格外引人注目。《黄山报》是当时中共苏、浙、皖、赣边区游击根据地唯一正式出版的报纸,没有固定的社址和组织机构,由中共皖南地委宣传科在动荡的游击环境中编印,五六天一期,每期300份左右。在那艰苦的岁月,报纸为手刻油版印刷,时事、政策新闻稿由收报员用无线电收报机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河北省邯郸人民电台听抄,还刊发皖南游击队活动情况,除在游击区发行外,还通过各种渠道秘密地传送到国民党统治区,印量最多时有700多份。

  在樵山东南侧,悬崖峭壁上瞭望台的痕迹,山间古道旁遗留的哨所台基,树木下依稀可辨的战壕,连乌黑的泥土都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硝烟气味。我们将时光定格在1944年12月,震撼皖南的樵山“83天保卫战”打响。

  点燃红色烽火

  因樵山革命斗争颇具燎原之势,国民党苏、浙、皖、赣4省边区挺进纵队司令陶广调集国民党正规军和泾旌太三县自卫队共2000余人,分太平、泾县、旌德三路进攻樵山。中共皖南山区中心县委书记胡明和泾旌太游击队负责人洪林等人指挥军民死守樵山岭、奎坑岭和麻岭三大哨口,占据有利地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给予猛烈还击。当时,在樵山的游击队只有50多人,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樵山兵民毫不畏惧,上到60岁的村民丁永水,下到十三四岁的章大毛弟兄,纷纷报名参战。我的两位叔爷爷就跟着游击队和民兵与来犯之敌展开巧妙周旋。

  游击队采用“麻雀战”的游击战术,使用礌石和“黄檀炮”“过山鸟”等自制土炮,居高临下炮轰国民党军。游击队妥善调配兵力,守住上山的各个哨口,设立瞭望哨和秘密交通点,并切断太平通往旌德和泾县的电话线,打乱敌人的战斗部署。在樵山群众的大力支持下,“83天保卫战”共击退了敌人5次进攻,毙、伤敌40余人,游击队仅牺牲1人,使新四军游击队顺利撤回江北抗日根据地。樵山保卫战兵民一体、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教材,彪炳史册。

  樵山是皖南游击战争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回想当年的峥嵘岁月,无不感叹淳朴善良的樵山人民发挥革命精神,为革命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部队布置特务密探,疯狂“搜剿”新四军突围失散人员,不时清查户口,残酷镇压和迫害樵山及其附近的地方党组织。但是,樵山人民从未屈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军部作战科长李志高等80余名突围的新四军指战员送饭、送信,协助他们成功转移。

  1945年,中共党员洪琪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三次从江北、南京、上海等敌占区将三部电台送达驻樵山的皖南地委机关。年底,沿江中心县委干部及武装共200余人抵达樵山与皖南中心县委武装汇合,威震敌胆叱咤风云的胡明、杨明、朱农、刘奎、陈爱曦、洪林等新四军游击队将士齐聚樵山,共商抗战胜利后的皖南革命斗争,两支革命武装的会师,使樵山成为皖南地区景仰的红旗山。

  珍藏红色印记

  峰峦叠嶂的樵山,山高谷深。百姓纯朴勤劳,世代靠种茶开山度日。由于受土豪劣绅的压榨与剥削,百姓常年过着贫苦的生活,在他们心底萌发着一种强烈的反抗和斗争意识。因此,1937年,中共皖南特委就在这里发展了地下党组织,作为理想的游击根据地,点燃革命的“火种”。

  时光倒流百年前。项克泰(1908—1936),樵山余项人,受恽代英进步理念的影响,独自去旌德三溪读书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3月由梅大栋介绍在武汉入党,是太平县的第二个中国共产党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一片白色恐怖,项克泰被迫离开武汉返回樵山,并带回许多革命书籍,组织当地村民与欺行霸市的“义盛昌茶行”展开斗争,迫使对方退出克扣的茶利。1927年他在余家店余家祠堂创办樵山公立小学,编写进步教材与校歌,免费吸引贫苦农家子弟入校读书,秘密发展查文松等地下党员。后到旌德蔡家桥以教书为名从事地下工作,屡次涉险均机智地逃脱。后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28岁。

  因樵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是小河口至仙源麻村兵站的咽喉要冲,1938年11月,皖南特委派干部田寿庭建立樵山党支部,成为皖南地区的红色堡垒。1939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为传达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下两次途经樵山脚下的三门滩,下榻太平名绅刘敬之宅,并为刘敬之父子题词“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为群众倡”。同年,建立“樵山农民抗日协会”,书写了太平县境内抗日救亡的辉煌篇章。

  1944年4月,胡明领导的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机关从旌德黄家峰迁驻樵山荷花坑汪氏宗祠,组建皖南山区游击战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1947年3月,中共皖南地委在樵山荷花坑召开地委干部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华东局“七一”指示,积极配合全国解放战争。是年8月20日,中共皖南地委机关报《黄山报》在荷花坑创办。

  樵山曾于1942年、1944年、1948年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清剿”与反“清剿”战斗,其中以1948年1月的樵山第三次保卫战最为惨烈。樵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游击队员与村民一道开荒种地,一起宣传革命道理,学习革命文化,把冷冷清清的樵山变成充满朝气的革命根据地。樵山保卫战之后,恼羞成怒的敌人对村庄进行了清洗,将余项、查家等村庄的百余间房屋尽行烧毁。

  记得第一次随父亲来樵山探望亲戚,看到樵山刚刚修建的公路,在层层叠叠的山间迂回延伸。我随口问村口的一位老人:“什么时候,这里修起了这条挽着彩云的公路?” 

  “1942年,在这羊肠小道上,走过新四军……”老人答非所问,陷于深深的回忆中。虽然解放了很多年,但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的新四军游击队。

  促进“红色”富民

  要想富,先修路。樵山村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香榧树和茶叶的生长。作为全国第二大天然香榧林所在地,樵山村拥有5处香榧古树群,自然分布香榧林2000多亩,其中相对集中的千株古香榧林近400亩。

  樵山村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然而,10年前的樵山村交通十分闭塞落后,与外界联系只有一条崎岖险峻的山道,村民的农产品出不去,守着金饭碗过不上好日子,2014年,樵山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为了打通交通发展瓶颈,2008年起,樵山村民传承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开山炸石,硬是开通并硬化了18.2公里的盘山公路,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2018年村“两委”积极对上争取资金160余万元,实施了樵山公路全线安保工程,提高公路安全等级。2019年又积极对上争取了1000万元的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拓宽并浇筑沥青路面。樵山村终于打破了交通瓶颈,丰富的农特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外运了。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樵山村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先后在余项、吕家、丁家等村民组实施电网改造,新增或增容400kW变压器12台、200kW变压器1台,实现电力设施的全面改造升级; 完善了13个村民组的饮用水改造升级工程,新建供水工程4处、修建蓄水池9个,解决了300多户10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今年大旱这些饮水点确保了全村干净、卫生、无忧的饮用山泉水;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我家七八亩茶园的毛收入达到了6万元,20亩香榧的收入有5万元。”54岁的脱贫户余孝宽非常开心。和他聊天得知,2013年10月,老余上山干活时不慎摔伤,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三口之家的生活顿时失去了保障。驻村干部帮他制定了脱贫计划,传授香榧种植等技术,从最初的8棵老榧树发展到现在800棵的规模,余孝宽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并成为村里的香榧种植大户。

  秋来辣椒红,椒农笑意浓。激活农闲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吃上辣椒产业饭。在樵山村的香榧基地里,笔者发现一片片红彤彤的辣椒,陪同的村书记汪卫国告诉我们,今年首次尝试在香榧基地套种了50亩高山辣椒。在海拔600多米的高山,早晚温差大,且云雾多,露水重,长出的辣椒皮薄肉厚、辣香浓郁,辣中带甜,辣嘴不辣心。我们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鲜椒,晒制辣椒酱,腌制辣椒片。从前搁在深山无人问的普通辣椒,如今也搭上乡村振兴的东风,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汪书记高兴地告诉我们,目前已经销售鲜椒5000余斤,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万斤,其中4成晒成辣椒酱,由村委会牵头与当地超市、饭店合作,经济效益明显。下步将延伸做豆瓣酱、“红太阳”等系列组合,投入市场。

  振兴红色文旅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樵山现有烈士陵园、《黄山报》旧址、盘山古道3处红色文化景点,汪卫国书记告诉我们,樵山村“两委”如今正在筹划樵山红色文化公园项目,增建一批富有红色印记的景点。

  复原樵山83天保卫战场景。恢复战壕83米,摆设长矛、大刀、弹箱、黄檀炮、滚木礌石;将当年3处哨卡建观景台、石砌磴台步道、瞭望台、原木掩体等设施;复原新四军游击队指挥部,在山南主峰悬崖高台设立指挥所,辅以掩体战壕、草木结构的遮阳棚,棚内摆设旧式发报机、望远镜、竹茶筒、蓑衣、马灯、军号、斗笠等文物,悬挂樵山敌我双方兵力分布图;山上交通要道丘岗修筑3座仿真残缺式碉堡,砖石结构,方圆不等,瞭望窗、楼梯、枪孔、军旗等一应俱全。在余家店古民居复原“义盛昌茶行”,悬挂匾额与行旗,既能再现当年的革命斗争场景,又能品茶售茶服务游客。

  再现“樵山抗日农民协会”场景。在荷花坑老宅布置场景,包括标识、抗日标语、陈列《游击队之歌》歌词、抗日宣传旗等;恢复新四军游击队宿营地与练兵场,建设营地,三角架支起大铁锅,在千亩茶园以土墩或绿篱开辟练兵场,有稻草人、靶场、练刺杀的木质枪、甩手榴弹的训练台、制作黄檀炮作坊等。重建游击队集会与文艺演出的露天会场。

  建设皖南地委机关驻地陈列馆。按作战室、会议室、办公室、卧室等区域布置,陈列有关历史文物。《黄山报》编辑部旧址陈列钢板、刻笔、蜡纸、笔墨、书籍等文物;另复原《黄山报》印刷车间,陈列纸张、油印机、油墨、残缺的《黄山报》等,营造战场情景,丰富文化内涵。

  打造曙光半岛休闲旅游地。从空中俯瞰,太平湖曙光半岛像一把精美的开湖钥匙,也像横放的绿色提琴,更有人说它是半个月亮。如果你是抖音用户,那一定刷到过关于它的故事,于是无数人驱车而来,当然他们都会满载而归的。在半岛打造民宿,游客渡船来这里休闲度假,可以赏湖垂钓,也可登高望远。

  守护青山别样洞天世界。不久的将来,那四季不同的花果,会在香榧基地漫山遍野,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幽深的神仙洞府,可以编织成一个美丽的花果山。近年来村道硬化、边沟黑化、沿路安装的60盏太阳能路灯;18公里的进村公路防护栏;香榧基地安装的防护网、支柱、摄像头;新建的水塔、公厕等都是在为这个花果山铺路搭桥……

  这里的水潺潺湲湲,渊源流长。

  这里的人正道沧桑,初心不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公告
   第04版:十年辉煌新黄山 五个之城展宏图
   第05版:文化艺术
   第06版:长三角
   第07版:散花坞
   第08版:十年辉煌新黄山 五个之城展宏图
樵红榧绿
读出岁月的《银白黄山》
满山茅花静静开
散花坞(2145)
黄山日报散花坞07樵红榧绿 2022-09-28 2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