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识百桥古村黄备
  □ 许安斌

  唐末黄巢不杀不烧不掠带有“黄”字之村,歙之县令张正则后人为避战乱,来歙南一高山深坞溪边结庐暂住。是夜风雨交加,溪水哗哗,黎明雨止,见溪水不浑而清,认定这是一方风水宝地,遂定居下来,取名黄备,繁衍成今天千人大村,已1100多年了。

  想象中的黄备,许是深山老林里一个年代久远之村而已,传闻中的黄备,又是那么使人难以置信的美妙。及至我举家去了黄备游览,始知“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车到黄备村头,举目只见在很深很长的山坞里,座座青山接蓝天,两条清溪穿村而去,古树名木一排排,古民居古建筑依山傍水,家家门前有小桥。

  黄备背靠巍巍石耳山,清溪碧流家家门前过,几百户人家,是一户一小桥,几户共一桥,桥两边是家,小桥连大街,车在街中穿行,店在水边经营,游客在小桥上看风景,老人、闲人在家门口聊天。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水墨画!黄备古桥多,各桥又不同形不同貌。平板桥、石拱桥、栏干桥、条石桥、半月桥、廊桥、亭桥、木板桥、麻石桥、细凿桥,神韵无限。桥名优雅,含义深远,形神并秀。蛇桥,如蛇伏水;镇安桥,企盼保一方平安;永丰桥,祝年年林茂粮丰;聚义桥,倡导团结友爱;共和桥,愿村人和睦相处;御洪桥,抗洪保无虞;以及宗穆桥、桃源桥、浪霜桥、傲霜桥等一百多座古桥,从村头至村尾一字排开。一村百桥,安徽乃至全国也罕见吧!隔溪相望,过桥相通,门口是桥,过桥是街,各家各户在门口造阶级下溪,黄备人叫它“水埠头”,终年洗涮浆淘都在这里。日里三餐,各家端着饭碗,隔着溪流,隔着小桥,边吃边拉家常,有说有笑。入夜,左邻右舍聚集,谈古论今,直到月斜星稀,风清气爽,才三三两两各自回家,明夜又来。黄备人千百年来就是用这种“隔溪心一条,桥通两边亲”来说乡愁,忆乡愁,传乡愁,品乡愁,思乡愁……

  没有古树的村,是谈不上古村的。黄备非但古树如林,且树龄多在400年以上。

  村头天官邸前,那高大整洁的大坝上,赫然写着“千年古树”四个大字。坝顶山岗上,一株古樟,身粗数人围,高巍昂昂,已经1000多年了,风雨千年,多次雷击,浑身斑斑驳驳百孔千疮,依然枝繁叶茂,荫覆亩余。村人说,从先祖建村时,这老樟就伴随着黄备一路走来,见证了黄备一千多年的兴旺发达。哪年这树上鸟多巢多,那年村里就格外人丁兴旺。哪年花繁叶茂,那年村里喜事就特别多。村人视为神树,专人保护,不准损其一枝一叶。

  令人称绝不迭的是村中水口。南宋时,黄备人取“拦水筑坝,生生不息”之意,于溪流直下里许的地方,用壮元石建了一道长100多米、高4米、宽6米的夹溪大坝,改溪水直去为拐弯南行的水口。大坝上各植樟、榆、槠、冬青、槐、紫檀等名木10多株,今树龄都在400年至800年之间。6只精雕细刻大石狮,如岗临哨,威武守护着水口,避邪杀妖,保一村平安。水口坝大道,一色鹅卵石嵌砌,清盈幽静。一条2米宽的水口石板大道,通向村东村西两座古桥,一曰“永昌”一曰“集庆”,寄托着黄备人对“既寿永昌,年年喜庆”的美好祝福。

  高大的石坝,清清的溪水,参天的古树,雄武的石狮,玉立的小亭,卵石的曲径,青青的草坪,平展的广场,黄备的水口令人赏心悦目,是游人逗留赏景和村人休闲弹唱和起舞的好地方。

  黄备的每一幢古民居,都在述说着黄备的古色古香。建于明代的“德馨堂”是一幢秀才门第,四列三开间,上下对堂。“四水归一”的大天井,周遭以尺余宽近丈长的大石板铺砌,内呈尺深水槽。能接雨水,纳阳光,通空气,故有“紫气东来”之说,别有洞天。屋内梁托上的花鸟虫鱼之雕,美鹤欲飞的窗衣,格子门的三国故事,堂左壁的“松鹤图”,右壁的“揶鹿图”,厅堂壁的“鹤舞雄狮”、“喜鹊登梅”、“百鸟争鸣”等木雕工艺之精,有“木树无风枝叶动,石人不语似有声”出神入化之妙。

  且不说“天官邸”高大门楼上多层镌空的绝艺之美,也不说门口石级的宽大显赫,及马头墙的挺拔高昂。厅堂里一方长3米,宽1米,上写“天下治行第一”大金匾,此乃黄备张光祁任河南南阳知州时为民作主,以草鞋编织抵交税赋,解了全国农民欠税的难题,清同治皇帝赐了这方匾,是何等的荣耀。后张光祁又在抗洪抢险中七日七夜不入署,倒在抗洪第一线,以身殉职,是何等的爱民,使得“天官邸”尤为受人尊重,是黄备人引以为荣的明代古民居。

  同样,在黄备后临山,前挨水的长长短短多如网织的巷弄里,星罗棋布着“耕德堂”、“亦政堂”、“是政堂”、“砖门屋”、“维新厅”、“叶家厅”、“朱家厅”、“胡家厅”、“童家厅”等数十幢明清古居。关帝庙、尼姑庵、观音堂、土地庙、云亭、太史巍牌坊古建筑不下百处。砖木石三雕将徽派雕工刻艺精巧地融入于“精忠报国”、“孔融让梨”、“三请诸葛”、“九世同堂”、“和为贵”、“忍为上”等历史典故和组画之中,彰显出黄备厚重的历史人文。占地4300平方米,长40余丈,宽10丈,始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4)成于万历三十年(1603)的张氏宗祠,为极为罕见的五凤楼结构,分门厢廊、前、中、后进。于门廊可眺远山近水之绿色,前厅可聚众千人,中进举行大典,后进由高大石阶拾级而上至祭拜台,规模之大,为歙南第一祠。祠中置“铜钟”、“象鼓”、“金香炉”三宝。其铜钟高丈余,龙虎纹饰,敲时声传十里,十六个壮汉方可抬得动,有徽州第一钟之称。

  黄备哪来如许钱财?造得如此大祠?有个美妙传说。说是村人时常收到叫“风官人”寄给“秋嫂娘”金元宝,查无此人,无法退还,只好存起来。几年后,存的金元宝,竟有几稻谷桶(一种高二尺、四方角、内空五尺,徽州人用于打稻脱粒的木制器物)。村人议定,用这些金元宝建张氏宗祠。张氏宗祠从水口下一直造到临溪。见溪边一满身缠满秋花藤老枫树有碍造祠,便将枫树砍掉,从此再也没有金元宝寄来。原来,“风官人”就是古枫树神,“秋嫂娘”即“秋花藤”成精。

  黄备张氏,本富甲江南,史料记载,歙城河西披云峰下那座建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高大的长庆寺塔(国保单位)就是黄备人张应周所建。金元宝的传说,足见善良的黄备古人不愿显财露富的高贵品质而已。

  黄备,真是一处“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幕,村外水如环”的美妙古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旅游
   第04版:时事·广告
初识百桥古村黄备
婺源一民宿获全国最佳创新奖
丰乐溪畔西溪南
洋人看土楼
妙趣横生走镇江
黄山日报旅游03初识百桥古村黄备 2017-06-10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