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文化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字之师传佳话
  □ 和 靖

  中国的汉字结构繁复优美,内蕴深厚,其表义功能十分丰富,用好一个字,常会使文章满篇增色,因此,历史上有过“推”与“敲”的故事,也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名言,更有帮助他人改动一字,从而使原文更加精准、顿时生色的佳话。

  据宋代陶岳的《五代史补》记载,说唐朝有一个诗人齐已,原名胡得生,潭州益阳人(今湖南益阳)人,出家在大沩山为僧,是晚唐一位非常勤奋的诗人。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了傲雪开放的梅花,于是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蓄的笔触,刻画了梅花耐寒傲雪的品格,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抒情含蓄隽永。对于这首诗,作者自己觉得很满意。但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后,经过思考、推敲,将其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在郑谷看来,“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认为数枝就不叫早梅了,齐已得知后,对郑谷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之师”。

  其实,类似的事例从古至今着实发生过不少,不妨再看几例:

  郭沫若的一字之师。1942年夏,郭沫若新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在山城重庆演出,为体验演出效果,郭老特意到台下观看,一切都比较满意。只是有一句台词,听起来还不够味、不够劲头。就是婵娟斥责宋玉时说道:“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骨气的文人。”到底哪儿不够味呢,一时又找不到答案。第二天,他问饰演婵娟的著名演员张瑞芳,张瑞芳亦有同感,但也感到无法解决。而正在化妆的演员张逸生却突然插了一句:“把你是,改为你这不就行了吗?”即“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不就够味了。郭沫若听后感到很是满意。1942年5月30日,郭沫若特地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记述了这件事,称张逸生是自己的一字之师。

  谭鑫培的一字之师。有伶界大王之称的京剧须生泰斗谭鑫培有一次演出《击鼓骂曹》,演到祢衡唱:“昔日太公曾垂钓,张良进履在圯桥”时,听到台下有人喊倒好,谭鑫培在台上认准了台下那个叫倒好的人,散戏后立即去找他,那位观众说,谭老板你唱错字了,那个“圯桥”的“圯”字,不应该唱“吉”,而应是“圯”(音yi,“移”)。谭鑫培恍然大悟,深深拜谢这位“一字之师”,以后再唱时就改了过来。

  宋振庭的一字之师。曾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宋振庭,被公认为是一位理论水平比较高、知识较为渊博的学者型领导干部,他曾亲自讲过自己读错字的故事,他说,自己在担任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讲话、作报告不止一次地把造诣读成造(zhi),但是听众碍于他的职务、地位,明知读错了,也不好意思给他当面指出来,有一次,一位下属实在忍不住了,就对他策略地、征询似的说,宋部长,诣这个字是不是还有一种读音,是“yi”,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他恍然大悟,他说,如果不是这位同志巧妙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我还会继续读“造纸”,会造一辈子的“纸”。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一个人只有虚怀若谷、谦逊好学,不断学习和吸收他人的长处与智慧,纠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特刊·广告
   第05版:生态
   第06版:理论
   第07版:健康社区
   第08版:文化艺术
【文化广场】
七律·赞白衣天使
水调歌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清平乐·立春战疫情
一字之师传佳话
赤子丹青丝路情
文博游戏
黄山日报文化艺术08一字之师传佳话 2020-02-26 2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