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万家灯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碧山
  张雪雅

  碧山村坐落在黟县盆地北向,历史上是汪氏宗族聚族而居之地,汪氏宗族在黟县聚居之地较多,知名的有宏村、关麓、碧山等,倘从历史久远来排名,碧山恐要居首。

  碧山村三面环山,整体环境像一把太师椅,村落稳坐在这太师椅当中,黟县的母亲河——漳河发源于此,并从太师椅下缓缓流出,相传李白当年游览碧山,顺漳河一路踏歌来到黟县桃源洞下的浔阳台,并作诗“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可见当年碧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隋朝设歙州,州治首先摆在黟县碧山,只是后来朝代更替,州治不断迁徙,最终定在歙县。

  先前也多次来过碧山,但大多三五成群,走马观花,似这样一人一车绕村游还是第一次,来到村前,我将车停在一棵需双人合抱的香樟树下,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路边一座五层古塔耸立在空旷的田野当中,砖砌的塔身上层层飞檐翘角,每层六个檐角各挂了一个风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让人联想到浩瀚沙漠中的驼铃。

  古塔年代久远,名为云门塔,建于1782年,塔高36.4米,直径5.28米,古塔的铜顶有一吨重,当初建造时能将这么重的东西装上塔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技艺和智慧。云门塔下旧时有座云门书屋,是汪氏宗族子弟读书的地方,古人以文入仕称之为平步青云,在云门书屋埋头读书,走出书屋展现云门塔般凌云之志,是汪氏宗族世代的追求。

  据说古塔刚刚建成时,夜晚每一层都会点上灯,远远地看去绚丽夺目,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长年累月灯油消耗让汪氏宗族不堪重负,村中的智者便建议说,“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于是,用来点塔的灯油,则给了云门塔下的云门书屋,以供莘莘学子长夜读书之用,原本装饰景观的油灯,从此照亮了汪氏后人的前程,而云门书屋也确实为汪氏宗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此举也算得上是古人求真务实。

  离开古塔,沿着田间小路,一直走到了南宋汪勃故居——培筠园,汪勃为南宋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相当于今天副总理级别,之所以要将自己的住所起名为培筠园,是因为筠者,小竹也,相传汪勃是希望自己能培养出像翠竹一般清正廉洁的节操,而汪勃本人也经历了为官路上的大起大落,从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到被迫辞官归田,再到后来重新起用,依然委以重任。汪勃的一生待人宽厚,为官廉洁,从政仁慈,在家乡留下了很好的声誉,成为汪氏后人的楷模。

  走着走着,我突然想到一句当今“激励”人上进的话:“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话看似在鼓励人们立下雄心壮志,但是仔细想想是不对的,整个意思是在我潦倒时,你对我爱答不理,当有一天我功成名就时,也会还你个爱答不理,如此恶性循环,是有违德行的。

  如今云门塔依然挺拔雄伟,培筠园也依旧翠竹青葱,希望每个去碧山的人都到云门塔下、培筠园中去转转,既为周围如画的风景,也为感受古人的德操,从而在各自心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云门塔、培筠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广告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生态
   第06版:一周网事·我要说
   第07版:万家灯火
   第08版:影像力
家庭是一所学校
翡翠情留相思园
乡村,有一盏明亮的灯
童年去哪儿了?
理 想
行走碧山
黄山日报万家灯火07行走碧山 2020-06-01 2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