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逼孩子上“班”

  □ 高国春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如此家长》,讽刺家长疯狂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现象:一家6个大人,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为孩子安排满满的周末培训班学习,凌晨3点半起床准备。孩子连衣服都得被摞着穿,从拉丁服、游泳衣到跆拳道袍等,都得一股脑地给孩子穿上,方便上完一节课直接脱了之后,再接着去上另一节课。穿了这么多衣服的孩子,只能被抱着或扛着带出家门……

  “报班热”的背后,暴露出家长浮躁、焦虑、着急的不良心态。在一些家长眼里,语文、数学、英语只是孩子的必修课,画画、书法、钢琴、舞蹈已不算才艺。家长希望孩子要学就学别人家孩子没学的。过去卖艺人的绝活:爬旗杆、耍飞叉、打弹弓、挂面人、吞铁球、嚼灯泡……家长都要给孩子报班去学习。这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是要造就“人精”。

  应当说,家长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成功不可复制,孩子需“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爱好、禀赋,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培训班。

  要看到,给孩子报培训班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些家长以“为你好”之名行盲目攀比之实。看到别人报,不管三七二十一,比着报。人的精力有限,何况孩子还小,正在长身体,报那么多班,怎么学得过来?往往是“贪多嚼不烂”。凡事得有个“度”,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孩子能够承受。应根据孩子的时间,选择孩子最喜欢、最适合的一至两项。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又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到一技之长。

  更何况,孩子成才绝不仅仅只是“报很多班”这么简单。家长关爱孩子有多种方式,如悉心陪伴、言传身教、耐心细致等,同样需要。这些比花费时间和金钱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要有益得多。

  如果家长一味地逼孩子去上“班”,自然剥夺了孩子休息的权利、扼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却不考虑孩子负担重不重,能不能承受得起,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还会引发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和家长打“冷战”、“软对抗”,结果你家长越是逼学,小孩越是不学。有位小男孩,本对画画不感兴趣,可他妈妈不管青红皂白,非给报了个“画画班”。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课堂上这位小男孩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做小动作,根本没心思学。回到家,妈妈一让他练习画画他就发“困”,实在被逼急了,就乱涂一气,以此消极的办法来与妈妈对抗。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家长,谁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家长别逼孩子上“班”。与其“劳民伤财”,倒不如顺其自然更好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走红地毯的明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是喝彩的观众。孩子的成才之路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起跑慢了有机会赶上或后来居上。每个人都了不起。相信自己孩子是优秀的、有用的,值得静待花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广告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小记者天地
   第07版:小记者天地
   第08版:校园·论坛
我市力推智慧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强调儿童入托入学须查验预防接种证
图片新闻
别逼孩子上“班”
“中国好人”俞细文走访慰问受助学生
优秀教育工作者共享经验共谋发展
学习茶干制作工艺 体验特色假期生活
巧手剪窗花 欢度幸福年
书香过寒假
黄山日报教育周刊05别逼孩子上“班” 2021-02-19 2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