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鄣源:一个崇德笃学的山村样本
  □ 韩文杰

  鄣源,又名石门,是一个始建于北宋,偎依在三江源头流口山区,两山夹一坞的山坳里的宁静小山村。古木参天的水口林下,一道青石板砌就的寨墙跃然入目,中间半圆形拱洞下行人往来自如,一侧巨石夹峙的缝隙间流水潺潺。寨墙分为内外两层,拱洞处可安装活动栏板防御入侵,每一块砌墙石板都精致雕琢。拱洞上侧,端立着一块青石匾额,上书“石门胜槩”,意指石门境界美好,名副其实。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果岭古道上,很是惬意。道旁竹林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长满了清一色碗口粗的翠竹,不见一根杂木野草。村中的“老祖宗”是建于明朝的鄣源方氏宗祠“树德堂”。相传规划筹建“树德堂”时,其左侧高高耸起的马头墙正对着一栋老房“太屋背”的正门,阻挡了其光照,影响了其“风水”,知书达理的族中尊长几经商议,最终把左侧墙头弯做低矮的圆弧形,成了与上方马头墙不对称的“憋屈墙”。方氏尊长识大体顾大局、恭谦隐忍的做法一时传为佳话,“树德”精神蔚然成风,春风化雨,洒遍邻近的每一个山村,人们口口相传,竞相效仿,“树德”意识深入人心。一时间,形形色色雕有“石门鄣源 方树德堂”字样的碑刻遍布徽饶古道的诸多通衢大道、石亭石桥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村风一传就是数百年。一座宗祠能约束每一个宗族成员遵规守矩,做安分守己的本分人,真诚友善的热心人,在外人眼里真是天方夜谭;但“树德堂”切切实实做到了,数百年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村风浩荡而过,绵延不绝。

  崇德之外,鄣源人和古徽州许多村落一样“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鼓励、督促一代代年轻人悬梁刺股,勤学苦读。据村中老人说,为了让公益教育泽被村中每一个学子,“树德堂”曾长期辟为方氏宗族的学堂。矻矻以学的鄣源人也因此获得了历朝历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丰厚回报,自始祖方遊(1044~?)宋元丰辛酉(1081年)登冯京榜进士后,历史上方氏一脉相承考取进士的士子原籍4人,寄籍皖西定远的8人,其中被钦点翰林3人,成了休宁县首屈一指的进士村;恢复高考以来,村里脱颖而出的大学生就有二十多位,其中尤以教师、医生岗位居多。这在至今只有区区200余人的小山村,殊为难得。即便不能在学业上如愿以偿,鄣源人也不善罢甘休,学一门手艺或奔走营商,条条道路通北京,总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博得头彩,鄣源因此成为流口山区最为富庶的村庄之一。

  今日的鄣源,景美物新,物阜民康。村民们在乡、村两委的组织领导下,齐心整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千年古村旧貌换新颜,十多米高的花台让人叹为观止,白鹅卵石铺砌的“福禄双全”精美图案跃然入目,古色古香的翰林井焕然一新……望着镜面般清澈洁净的粼粼井水,让人很容易想起鄣源水口亭上是那副楹联:明镜无尘鱼读月,石门有德桂生香。

  挥散历史的烟尘,静抚“树德堂”前的旗杆石,谁会不为鄣源人“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苦读精神所感动呢?新一代鄣源人潜移默化继承和发扬了鄣源人敬老爱老、睦邻友善的美德,他们世代醉心于鄣源灿烂人文和青山绿水间,日复一日地感受着鄣源最温馨的熏染,把徽州的人文精神和生存的美好传续悠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旅游
   第04版:时事·广告
鄣源:一个崇德笃学的山村样本
保留落叶景观又何妨?
田园景色秋意浓 千年古村鄣源美
徒步在“黄山168”
“东方之珠”上的星光大道
黄山日报旅游03鄣源:一个崇德笃学的山村样本 2016-11-26 2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