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散花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文人新年梦
  □ 袁凤

  1932年11月1日,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全国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函400份,《东方杂志》征求的的问题是: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新年征梦活动反应强烈,最终有142人发表了244个梦想,其中有柳亚子、胡适、林语堂、徐悲鸿、郑振铎、巴金、茅盾、顾颉刚、周作人、郁达夫、杨杏佛、张申府等诸多社会名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以“新年特大号”的形式刊发了这些名人的新年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的新年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认为未来之中国,将是新锐青年的中国,不是昏庸老朽的中国,将是勤劳大众的中国,不是剥削阶级的中国,总之一句话,前途光明,美梦不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在征文中说:“我梦想的未来中国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人们有合理的自由,同时有工作的义务,物质的享用应当普遍而平等。”清华大学教授张申府曾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后因政见不同而退党,他的梦在当时显得很大胆:“我理想的中国是能实现孔子仁的理想、罗素科学的理想与列宁共产主义的理想的;我理想的中国人都是能纯客观,都懂得唯物辩证法,并都是能实践唯物辩证法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五花八门,很有意思。作家巴金这样写道:“我有一个先生,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都受教育,每个智慧都得着光明。’假如这就是他的梦想,那么我的也是这个。我也相信个人是和社会分不开的,要全社会得着解放,得着幸福,个人才有自由和幸福之可言。”罗文干的梦想很实在:“能戒酒,能涵养,无疾病,勿懒惰,一直到死的一天,永远做太平盛世的国民。”胡适的梦特别奇怪,他想要一个监狱,他可以在里面坐十年或十五年的牢,不许见客,没有应酬,在里面可以读书,可以借阅图书,还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每天有人督促进行体育锻炼,或者体力劳动。胡适最后说:“我想,我如果有这样十年或十五年的梦想生活,我可以把我能做的工作全部都做出,岂不快哉!”

  对于1933年元旦的这次梦想征集活动,《东方杂志》编辑事后做了一个分析和统计,发现应征者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一些大城市,其中上海最多,有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其他内地城市很少或者没有。而应征者的性别则出乎人们的预料,男士占了大多数,有138人,女士只有4人,编辑在《读后感》中非常惋惜:“很可惜我们接的女性投寄的梦太少了。我们相信许多太太小姐们都有一些美妙的幻想。至少女子做梦,决不少于男子,这应当是别有原因。或许女子比男子更矜持一些,不愿意把她们的神圣的秘密随便告人,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至于应征者的职业,则以中产阶级的自由职业者居多,其中大部分是大学教授、编辑、作家以及新闻记者,都是所谓的“文化贵族”,这些人占了总人数的75%以上。《东方杂志》在发出征梦启事时,颇注意到职业的普遍性,但征求的结果却让他们有点小小的失望——看来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连做梦的心思和条件都没有。

  在当时外敌入侵、国运凋零的大背景下,这些应征者的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未来的国家繁荣、富强,希望人们都能在一个和平、安宁、温暖的环境中幸福生活,这也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正如《东方杂志》编辑在《读后感》所说:“这244个‘梦’,虽然不能代表4.5亿人的梦,但是至少可以代表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散花坞
   第04版:时事·广告
饿也山芋 饱也山芋
民国文人新年梦
雨霁后的晨鸟
江边日月共水长
东京幼稚园
想见其止(外一篇)
中国强起来(歌词)
黄山日报散花坞03民国文人新年梦 2017-12-27 2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